•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新闻头条

真实的鳌太穿越是什么样?听听强驴们与鳌太线的故事

时间:2017-5-25 10:58:25   作者:   来源:   阅读:133   评论:0
内容摘要:鳌太线上的风景。 供图:落云相比珠穆朗玛来说鳌太线的3000米左右的海拔并不高,但因为它是南北分界线秦岭山脉的一部分,南北空气在这里交汇造成的天气多变增加了它的危险系数。今年五一发生的鳌太遇难事件给大家对鳌太线的认识上烙下了可怕的印记,甚至是谈鳌色变。真实的鳌太穿越是什么样的?它...

图片2.png

鳌太线上的风景。 供图:落云

相比珠穆朗玛来说鳌太线的3000米左右的海拔并不高,但因为它是南北分界线秦岭山脉的一部分,南北空气在这里交汇造成的天气多变增加了它的危险系数。今年五一发生的鳌太遇难事件给大家对鳌太线的认识上烙下了可怕的印记,甚至是谈鳌色变。真实的鳌太穿越是什么样的?它真的那么可怕吗?下面几位强驴以穿越鳌太线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揭晓谜底。

相关报道:

穿越鳌太30多次的"强驴":只AA团费就上山是去送命

“白毛风”吹过 胳膊上都要结冰

二锅头是一名多次穿越过鳌太线的强驴,大家都亲切的称他为“二哥”。至今他都记得鳌太线上曾经遇到的那场暴风:

2013年的清明时节,我作为领队带大家穿越鳌太线,在刚上大梁快到导航架时突然刮起了暴风,温度骤降,队友们很快都穿上抓绒衣冲锋衣和羽绒服,很想找个地方避风。体温在急剧下降。我们只有迎着暴风,努力的向前走着,我的手腕到胳膊上结出了一层层的薄冰,看上去就像洁白的羽毛一样。之后我在和当地村民聊天时得知,当时我胳膊上结成成片像羽毛一样的冰,是因为遇到了被当地人叫做“白毛风”的暴风。


图片3.png

11月份的麦秸梁。 图自:落云

九重石海上突遇雷电无处躲避

已经穿越鳌太线三十多次的落云认为鳌太线上最危险的是天气的变化。而鳌太线上恶劣的天气并不仅仅是暴风暴雨和暴雪:

有一次我在5、6月带领大家穿越鳌太线,这时候已经走到九重石海,突然天气变化开始不断打雷闪电,紧接着是密密麻麻的冰雹从头顶砸过。九重石海是一个最高点大家都无处可藏,我就想在哪里能藏身躲避雷电,最后找到一个鞍部地区与大家合力搭了帐篷一起躲了进去,带有金属的手杖也扔在离帐篷远远的地方。我当时心里很害怕,感觉闪电好像就打在帐篷的不远处,一直躲了一个多小时天气转好才继续前行。



图片4.png

8月份的万仙阵。 图自:落云

为护送受伤队员全部下撤

来自全国各地的驴友因缘分和共同爱好走进同一个鳌太穿越团队,当有队员身体不适或穿越时意外受伤了该怎么办?整个团队继续前行还是下撤需要领队做出的关键性决定,看看落云是如何选择的:

那次我带队一共是12个人,当时大家都在麦积梁照相留念,一位70后的女驴友在跳起来照相时摔在地上,坐在了石头上,当时胳膊肘就动不了了。我决定马上把她送到营地下撤,下午五点从麦积梁出发送到水洼子营地已经是晚上8点,当时她状况不太好也一直喊冷,我们在营地缓了一天,花了两天全队队员轮流把她背下山,确保了她的安全。这就是一种户外团队的精神。


图片1.png

11月份鳌太线上的导航架,能见度很低。 供图:落云

第一次穿越鳌太失败 两个大男人背靠背取暖

秦岭名蛇是西安户外团队领队的佼佼者,他从2004年开始接触户外至今已有了丰富的穿越经历。第一次穿越鳌太线的经历令他至今难忘:

2007年9月29日我带着四个人第一次穿越鳌太,7天当中有6天都在下雨,下雨同时还有大雾,在山上根本不能分辨出东南西北,衣服也都湿淋淋的贴在身上。当时我就决定立即下撤,往下走温度升高雨也变小,保住了性命。6天之中最惨的是有两个大男人的衣服背包等所有东西全湿透了,只能背靠背取暖。那次遇到大风大雨也走了许多危险的路才回到人间,队里的两位老哥抱头痛哭,回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心情都难以平复。

重新准备两年后,到2009年6月份我才第二次走鳌太线。当时用了7天时间最终成功穿越鳌太线。

唯一一次没带卫星电话 遗憾至今

鳌太线上没有电话通信信号基站,随时随地能够联系到外界的卫星电话就显得至关重要。秦岭名蛇走鳌太线唯一一次没带卫星电话给他留下深深的遗憾:

2013年穿越鳌太线时我在路上遇到一位陕西的张姓驴友,当时张姓驴友身体不适,由于我没有带卫星电话,只能暂时记录下来到有信号的地方再找人通知家属,最后张姓驴友被找到时已经因失温而死。如果当时有卫星电话至少能节省一天时间,这件事让我很痛心,所以后来我每次出去都带卫星电话,哪怕是去旁边的一座小山。


图片5.png

驴友在穿越九重石海。 图自:羚羊户外

驴友看到石海喊爹喊娘 不敢走路

羚羊夫妇是常年穿越鳌太线中年龄最大的资深驴友了,杨老今年已有60多岁,杨嫂也有58岁。两人一起带队穿越鳌太线,杨老领队,杨嫂收队。

杨老说穿越鳌太有苦有乐,大家有哭的、有闹的,还有恐石海的:

一次穿越鳌太线已经走到九重石海,队里有个北京来的大学生在石海上不敢走路,不仅大哭还哭爹喊娘,不论谁去劝他都不管用,还得他自己努力把包放下来,我们帮他背包,一起一节一节往上走。在九重石海上已经没有退路,哭也得走笑也得走。鳌太线就是需要大家一点点熬下来,才能走出来。

鳌太线上天气变幻莫测、危险重重,也许正是因为这里难以征服,许许多多的驴友被它吸引而来。正如杨老所说,穿越鳌太线有苦有乐、苦中作乐,高山之中能看到美丽的草甸和狡猾的狐狸,一路可能风和日丽也可能遇到可怕的白毛风、暴雪或雷暴,唯有做好万全的准备才不会给自己和家人留下遗憾。

下一页:穿越鳌太有多可怕?"强驴":只AA团费就上山是去送命


 “鳌太穿越”,很多人心向往之,很多人一去无回。一个视频,记录了最真实的鳌太,驴友穿越前程的轻松与后程的艰险,判若两个世界。

 太白山,海拔3767.2米,秦岭最高峰。鳌山,海拔3476米,秦岭第二高峰。两峰之间有一段秦岭海拔最高的山脊,它就是著名的“鳌太穿越线”。在全国“自虐”户外线路中排名第4,但是很多亲身走过它的人都觉得,要说最自虐,第一非“鳌太”莫属。



zd7b3pqz.jpg 

2017年5月,又有3名驴友在鳌太遇难,他们之中曾有人攀登过珠峰,即便这样依然难逃厄运。网上搜素“鳌太穿越”,一串串 “事故”触目惊心。据非官方统计,十几年间在鳌太线路上,发生山难的不下三十余人。

华宝尝试用这张图完整记录下鳌太遇难者,但这又怎么可能?还是刚刚过去的5.1鳌太事故,在最后一位遇难者被找到的同时,一具已遇难一年多的遗体被发现,谁知道他是谁?经历了什么?谁又知道这样的遗体还有多少?

用冰冷的数字记录倒在鳌太上的驴友,不是为了吓唬任何一个穿越者。记住他们,是为了汲取用命换来的教训,是为了仍在路上驴友不再倒下,即便危险来临,也能凭借这经验死里逃生。为此,华宝采访了西安本地的几位专业领队,他们之中有人尽管穿越鳌太30多次,谈起这条线依然相当“谨慎”。他们分享的一些经验,关键时刻能保命。


QQ截图20170517021024.png

“无条件听领队的话”

遇到天气恶化后身体失温,驴友产生焦急心理想迅速赶到营地,赶路会导致身体严重透支,伴随重度失温意识混乱,随着能见度不断降低,队伍支离破碎,掉队人员极易死亡。

风是带走人体温最快的东西,遭遇变天,应该就近下撤找避风处进帐篷躲避,保持身体干燥保持温度,等待天气好转后继续前进。在队员发生走还是不走的分歧时,领队务必强制性的劝说全体队员原地待命。唯有冷静,才能保命。


111.jpg

“五一鳌太经常发生暴风雪”

今年五一鳌太事故的发生,让有着30多次鳌太穿越经验的西安落云户外领队“落云”十分心痛。他说:“五一前很多驴友都问他小长假能否穿越?他告诉大家五一鳌太多发暴风雪,建议端午期间再去。很多人听了他的劝都取消行动,这避免了更多人在此次鳌太事故中面临暴风雪的险境。”

鳌太最佳穿越时间是6-9月,但是这些年在五一期间发生意外的驴友不在少数。五一期间西安的气温基本都已恢复到30多度,不了解鳌太地形气候的驴友会盲目判断鳌太气候也不错。其实海拔上升三千米,气温就要下降20度,而且近十几年,每年五一前后鳌太都会发生暴风雪。鳌太地处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南北冷热气流极易在此碰撞造成恶劣气候。鳌太上面的天气变化莫测,任何一次穿越前都应该按遭遇极端天气的穿越来准备装备。


234.jpg

“出事的大都是外地人”

很多人登过很高的山,甚至珠峰都登过,但是他们对于鳌太,尤其是一些南方人对北方的气候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把3000米左右的鳌太压根没当回事,太小视这件事情了。近几年,陕西本地人登鳌太的反而少,因为了解鳌太有恐惧心理,反而出事的大都是外地人。 

登雪山常常考验的是技术和装备,保障团队也相当专业。除了自然原因的雪崩和自身疾病原因以外,发生意外的概率低于鳌太。而鳌太线路处在气候带上,压强差常导致大风,天气说翻脸就翻脸。据民间统计,十年间,如果前年珠峰不发生雪崩的话,鳌太路线是死亡人数最多的路线。


timg.jpg

“AA的只是钱,没有AA团队意识”

现在网上很流行一种AA制网约队伍,无领队,无跟团费,队友之间不问姓名、不问职业、不问隐私。这种队伍有很多隐患,他们失去了户外队伍基本素质:平等、自愿、团队、环保里的团队精神。AA制聚合起来,基本没有团队的约束,团员仅是AA出行费用,遇到意见不统一,不能AA去化解危险,遇到危险,无法保证队伍团结一致承担责任。

归根结底因为队伍里没有一个主心骨领队,在队伍中应该以领队的判断为最终决定,发生分歧时领队应该强制其他人决定,任何问题下山再说。如果今年五一发生悲剧前能有一个有力的领队,也许会适时选择下撤或迁到合理位置扎营,等好天气再出发,逃过厄运。


1234.jpg 

“有人背12斤白酒上鳌太”

有驴友上鳌太时会在行李里备些白酒,想着上去寒冷了喝点暖身子。落云告诉华宝,自己曾见到有西宁来的9名驴友背着12斤白酒穿越鳌太。没有发生意外实属侥幸,其实,上山背酒是完全错误的做法。在高海拔地区穿越是绝对禁止喝酒的。喝酒并不能取暖,在极冷的地方喝酒全身毛孔会打开,会让身体内部的热量散发出去,喝完酒更容易失温。


QQ截图20170517024308_副本.png

“鳌太太容易去了”

鳌太线路位于陕西西安和宝鸡境内,交通便捷,费用低门槛低太容易到达了。城西客运站就有班车,想去直接坐个大巴分分钟到达。国内其他路线,比如全国5000多米、6000多米的雪山想抵达都比这条线路困难的多。所以才会有很多人没有经过充分的准备就踏上了鳌太的路。这样做违背了户外的基本初衷:每一次出去的安全,是你在家里面的准备工作所决定的。所以,对于穿越鳌太政府真的到了不能不管的时候了。 


24个人.jpg

“走不动了扔掉帐篷会很惨”

在鳌太路上,凡是在外面露营一晚没有睡袋和帐篷的,通常会很惨。如果没有帐篷,在冰天雪地的情况下休息,越休息可能结果越糟糕。人体很快失温,睡一觉醒不过来的情况也可能发生。 

睡袋、睡垫、帐篷,这些都是保证人体温度的整体循环系统,失去其中之一都可能导致失温死亡。所以在穿越中无论遇到何种困难,扔掉保命的行李都是不理智的行为。


QQ截图20170517022234_副本.png

“找向导领队觉得没面子”

很多外地驴友都有着丰富的户外穿越经验,可能新疆狼塔、四川贡嘎这些线路都走过了,觉得自己的经验已经足够丰富,来穿越鳌太找个向导觉得很没面子,随意找几个找驴友组队消遣路上的寂寞,这是落云从很多外地来陕穿越鳌太驴友口中听到的原话。

走过鳌太的人看鳌太,都觉这条线路颇有些“山格分裂”,温柔时走它,山势雄伟风光无限;暴躁时走它,石海重重冰雹暴雪。但究竟何时温柔何时暴躁?鬼知道!

总结这些错误,我们并不是指责因犯错而丢命的驴友,没上去谁也没有资格评说,只是在这个要靠几分运气的线路上,不犯上面的任何一个错误,不报一丝一毫的侥幸心理,才是一个负责的勇者。

再此,我们再次向遇难驴友表示哀悼,祝愿鳌太穿越的驴友都顺利归来。


标签:秦岭山脉 珠穆朗玛 二锅头 分界线 天气 
相关评论

游戏爱好者网 QQ群:35894444 联系信箱:wol2008@vip.qq.com

鲁ICP备16032502号-1